什么是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的含义
节能是指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较好的产品。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它在美国称为“环境产业”,在日本称为“生态产业”或“生态商务”。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因此,有_提出应列为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1]
节能理解
节能就是应用 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设备使用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
环保产业在世界上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对环保产业的狭义理解是终端控制,即在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广义的理解则包括生产中的清洁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产品的回收、安全处置与再利用等,是对产品从“生”到“死”的绿色全程呵护。合理用电,节约用电,以及将一些废弃能源转化为电能已经成为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节电:很多工厂使用传统照明灯具,严重的耗能现象,其节电率在经过专业节能改造后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大都在40%以上,综合众多的工厂企业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能源财富。
2产业领域编辑
节能环保产业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_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六大领域。
●节能照明产业
节能照明产业是节能环保产业非常重要的一块,年产值大约3000亿元,包括节能灯、LED照明和太阳能灯具等细分领域。
3产业现状编辑
世界现状
据统计,世界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已从1992年的2500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6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8%,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增长率,成为各个十分重视的“朝阳产业”。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成为世界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
中国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世界环保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十五”期间,由于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
制定背景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由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等部门编制,于2010年11月25日经通过发改委_论证会。
作为“十二五”时期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之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对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循环利用产业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支持,加快世界绿色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发展现状
“十 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中国城 市低碳经济网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 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 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 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世界_ 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些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领域,已具 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主生产,电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等达到世界_水 平;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烟气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全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世界品牌产品少。
三是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
四是政策机制不完善。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政策尚未到位,财税和金融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困难,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尚未建立。
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合同能源管理、环保基础设施和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服务模式有待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尚待建立和完善。
面临的形势
从 世界看,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世界气候变化的挑战中,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实施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内容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一些发达利用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优势,在世界贸易中制造绿色壁垒。为使我国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从国 内看,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须加快提升我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 平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 能服务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 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期,须紧紧抓住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 势,着眼于满足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 产业。
环保技术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下,从2007年开始,环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纳入财政预算,政府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对策,受益于此,中国环保行业继续高速增长,且增速进一步提高。
2007年,中国采取综合措施推进污染减排,全国装备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48%,城镇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60%,全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83.3万吨,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2468.1万吨,比2006年下降4.6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双下降,出现了“拐点”,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环保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
2008年要求关停1300万千瓦小火电,淘汰600万吨炼钢、5000万吨水泥、1400万吨炼铁等一大批落后产能,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60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0万吨。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扩大。2008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74.2万吨,同比下降2.4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13.3万吨,同比下降3.96%,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678万吨/日。2008年下半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为扩大内需,大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环保产业的投资也进一步加大。
中国环保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加快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产业内涵扩展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洁净技术、洁净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中国环保产业的概念也将演变为:“环境产业”或“绿色产业”。
“十一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长速度,环保投资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核安全及辐射环境保护建设以及环境能力建设。2010年环保产业的年收入总值将达8800-10000亿元左右,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600亿元,环保装备产值120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1000亿元。
2013年,[2]李克强表示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一是不能再欠新账,包括提高环保的门槛;二是加快还旧账,包括淘汰落后产能等。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调结构。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单位GDP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等约束性指标,须不断提升我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为大规模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国务院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会议要求,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既要有政策支持,更要创新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包括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一要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政府公务用车、公交车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步完善配套设施。到2015年,使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二要提升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推动锅炉、电动机等领域节能技术装备升级。加快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壮大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环保服务业。三要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完善污水管网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四要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健全法规标准,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五是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继续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支持重点企业实施节能环保项目。
4产业前景编辑
产业步入新纪元
极端天气、海啸、地震、温室效应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环境问题也渐渐成为大众话题,"环保"一词也因此变得很时髦。我们知道,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政策的强行推动。从当前世界局势来看,这种政策推动力已变得越来越强,这将使得节能环保产业步入新的纪元。
在世界金融危机后,节能环保这一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敦促发达与发展中地区战胜分歧,达成了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协定。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举行的背后,一方面是世界环境问题的确变得越来越严峻;另一方面则在金融危机后,发达希望借环保问题,向发展中施压,以增强自身的相对竞争力。
举个例子,早几年我国制订了"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当时来看要实现的难度是较大的。这里面意味着,政府这方面下了较大的力气。
作为主要的发展中地区,我国也对世界作了一些承诺。例如在G20峰会上,胡锦涛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综合而言,在政策发力的背景下,我国的节能环保将步入新纪元。从世界经验来看,我国的环保投入曲线(即环保投入占GDP 的比重)目前刚刚经过拐点进入加速上升期。"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仍将快速增长,占GDP 比重将提升0.31 个百分点至1.53%;中长期来看,该比率的高点应在2.5%至3%之间,因此保守预计中国环保投入曲线的上升期将至少持续10 年以上,对应复合年增速应在15%以上。
挖掘机会
投资者应如何挖节能环保的机会呢?根据规划,环保装备产业在2010 年将达到1200 亿元,在环保投入占GDP 比重持续提高的背景下,节能环保产业链的相关设备、施工将迎来较大的投资机会。
具体来看,节能环保涉及的领域包括有工业设备领域的节能减排改造、节油及石油替代、节能照明、污水处理等。其中,工业设备中常见的如锅炉;建筑节能方面,该领域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行业的快速发展仍然欠缺有力的推动因素。节油及石油替代领域,可以关注受益于国三排放标准的相关公司,以及煤制甲醇、二甲醚的公司。照明节能方面,投资者可以关注传统的节能灯公司,以及LED相关产业链公司。
潜力巨大
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为:“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规划》与5月底刚刚通过的《“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相衔接。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业正在加速形成支柱产业。[3]
“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是发展模式的转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张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我国国内储蓄资产中相当部分是以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所换来的,是以资源的超常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为代价的。据悉,到2007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已降至1.16吨标煤,但仍是发达地区的3至4倍;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不到7%,但消耗的煤炭、钢铁和水泥却占世界的30%、26%和50%。[3]
张琦指出,须提高产业技术标准,降低和减少资源能源、原料和原材料的消耗,去除高耗能的产业、产品的生产。而实现这一变革的核心要素是要着眼于培育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对产业链中具有附加值和影响力环节的控制力。“争取以较低的消耗获得较大的效用,这就要求较高的科技产品来替代原有的产品”,张琦因此认为,产业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标准还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应在节约能源、资源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3]
张琦指出,人们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很多技术还套用以前的标准,消费也是传统的观念,人们的接受还有个过程。另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发展新兴产业的热情还将持续高涨。[3]
节能环保产业是一个应时代需求而生的新兴产业,几乎渗透于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它以有效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为目标,力促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在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日趋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现有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状况的局限性使资源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内容主要涉及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节能环保产业,要求以能效提高和加大减排力度为目标,为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提供产业支持。
正是基于上述社会及环境意义,加上几乎渗透于所有经济活动的产业特性,节能环保产业正在开启全新的需求空间。它对所有产业而言都承担着节能降耗、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的使命,包括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和其他环境友好型农业活动;致力于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的工业技术和装备;设计、规划、咨询、总集成、总承包、维护、管理、运营、碳交易、绿色金融等方面的节能环保服务业,等等。政策的推动正使这些潜在的节能环保需求变为真实存在的巨大市场空间,吸引各种资本和企业的汇聚,拉动新的就业需求。当产业发展到某种程度,必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蒸汽机、电灯、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都紧扣时代发展的需要。世界金融危机让世界再一次认识了发展新兴产业的紧迫性,主要发达为提振经济、获取发展新优势,纷纷加大投入,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抢占新一轮科技经济竞争制高点,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正在酝酿之中。
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到达2800万人。其中,环保装备产值达到2000亿元,环保服务业经营收入达到1500亿元,环保服务业从业单位超过1.2万家,环保产业产值增速约15%,大幅超过工业增速。
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燃油锅炉,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已达830亿元。
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已达世界_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均取得一些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
在环保领域,中国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电除尘、袋式除尘等已达到世界_水平;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从事火电厂烟气脱硫的专业化脱硫公司达30余家,95%以上的烟气脱硫设施建设和70%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采取了市场化模式。
政策驱动和技术先导,已成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突出特性。节能环保产业与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集成应用服务于传统产业,更新换代快、专业性强,推动节能和环保标准不断提高,进而推动政策更趋严格,政策的变化进一步加快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出现。正形成节能环保产业的特殊发展模式。[4]
5发展规划编辑
[1]2013年8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下称《意见》)。《意见》认为,资源环境制约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解决节能环保问题,是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拉动投资和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现提出以下意见......[1]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宏观指导,完善政策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突出自主创新,培育规范市场,增强竞争能力,加快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
基本原则
1.政策机制驱动。健全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完善价格、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节能环保产业,拉动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的有效需求。
2.技术创新引领。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立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具有世界品牌的产品,提升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加快产业升级,形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新优势。
3.重点工程带动。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实施节能、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形成对节能环保产业直接、有效的需求拉动,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4.市场秩序规范。打破地方保护,加强行业自律,强化执法监督,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5.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节能环保服务新机制,推动节能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总体目标
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培育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大型企业集团,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
2.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到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质量、性能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部分关键共性技术达到世界_水平。
3.节能环保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到2015年,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由10%左右提高到30%以上,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和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4.节能环保服务得到快速发展。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30%,到2015年,分别形成20个和50个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环保服务公司。城镇污水、垃圾和脱硫、脱硝处理设施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
政策措施
(一)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研究制定鼓励余热余压发电及背压热电的上网和价 格政策。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对能源消耗超过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严格落实脱硫电价,研究 制定燃煤电厂脱硝电价政策。深化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研究将污泥处理费用逐步纳入污水处理成本,研究完善对自备水源用户征 收污水处理费制度。改进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合理确定收费载体和标准,降低收取成本,提高收缴率。对于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城市矿产”示范、集中资 源化处理中心等支持的项目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中给予重点保障。
(二)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和 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安排中央财政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加 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其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要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优先安排企业实施节能环保项目。严格落实 并不断完善现有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改革资源税。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落实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税收优惠 政策。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按照政策规 定,探索将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纳入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将绿色信贷成效作为对银行机构进行监管和绩效评价的要素。鼓励信用担保机 构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节能环保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重点 用于环保设施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设施建设。选择若干资质条件较好的节能环保企业,开展非公开发行企业债券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研究 设立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推动落实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和外资进入节能环保产业领域,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污水、垃圾处理 等市政公用事业建设。
(四)完善进出口政策。
通过完善出口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政策,鼓励节能环保设备由以单机出口为主向以成套供货为主的 设备总承包和工程总承包转变;安排对外援助时,根据对外工作需要和受援国要求,积极安排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工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等节能环保项目。建立进口 再生资源加工区,强化联合监管,积极完善与世界规则、惯例相适应,且有利于我国获取世界再生资源、加快国内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的进口管理体制机制。对用 于制造大型节能环保设备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研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
(五)强化技术支撑。
发布鼓励的节能环保 产业技术目录。在充分整合现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在节能环保领域设立若干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建一批由骨干企 业牵头组织、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化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支持成套装备及配套设备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和_制 造技术研究。推进国产首台(套)重大节能环保装备的应用。
(六)完善法规标准。
完善以环境保护法律、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 产促进法等为核心,配套法规相协调的节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逐步建立相关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基金,研究制定强制回收产品目录和 包装物管理办法。通过制(修)订节能环保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催生加快作用。逐步提高重点用能产品能效标准,修订提高重点行业能耗限额强制性标 准,建立能效“领跑者”标准制度,强化总量控制和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七)强化监督管理。
严格节能环 保执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开展专项检查和督察行动。加强对重点耗能单位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 对污染治理设施实行在线自动监控。加强市场监督、产品质量监督,强化标准标识监督管理。落实招投标各项规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整顿和 规范节能环保市场秩序,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打击低价竞争、恶性竞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快公平竞争、有序竞争,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 境。
组织实施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形成合力,确保本规划顺利实施。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
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及时开展后评估,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提出解决办法,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产业方向
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具体结构上,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三个方面。
具 体而言,在节能产业方面,一是发展节能技术和装备,包括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监测技术和装备,重点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 芯电机、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等;二是发展节能产品,包括家用和商用电器、照明产品、建材产品和汽车等,重点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 智能财产权的新型节能汽车及配套系统,重点推广能效等级为1、2级的节能产品;三是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 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条龙"服务,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的市场化节能服务模式。
在环保产业方面,一是发展_环保技术和装备,包括污 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土壤修复,监测设备等,重点攻克膜生物反应器、反硝化除磷、湖泊蓝藻治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装备等;二是 发展环保产品,包括环保材料、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和产业化示范膜材料、高性能防渗材料、脱硝催化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替代产品 等;三是发展环保服务,建立以资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加大污染治理设施特 许经营实施力度。
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风能,太阳能,空气能的利用,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道路沥青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解决共性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
未来道路
虽 然市场广阔、需求巨大,作为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总体上还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完善,一些核心 技术还未全部掌握;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服务体系也不够健全。
针对产业内存在的上述问题和不足,发展改革委与环境保护部正在抓紧编制“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对未来5年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梳理和设计。
规 划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以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为重点,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突出自主 创新,培育规范市场,增强节能环保产业竞争力。主要对策措施包括:实施重点工程,拉动产业需求;完善政策体系,形成激励机制;支持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 能力;强化法规标准约束,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倡导绿色消费,提高公众节能环保意识。
谈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主 任戴星翼认为,要以城市化、社会保障、人力资本积累、普遍就业等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以尽可能低的人均能源消耗实现上述目标。从微观层面来看,各个企业 要充分认识到,一切竞争力的提高,包括附加值提升、消耗的降低等都是节能。
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新闻发言人张超认为,大型专业化节能环保产业集团应打造一条开放式的全产业链,与节能环保中小型科技企业携手或组合,形成具有世界竞争力 的中国低碳产业的集团;层面也应考虑有意识地扶持一批专业化程度高、行业经验丰富的节能环保企业,使他们有能力通过并购、合作等手段扩大企业规模;大 型专业化节能环保产业集团要加大世界交流合作的力度,加大技术研发的力度,通过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
重点工程
日前,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规划》圈定了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海水淡化产业建设、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等节能环保领域的八大重点工程。《规划》预计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
(一)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
围绕应用面广、节能潜力大的锅炉窑炉、电机系统、余热余压利用等重点领域,通过重大技术和装备产业化示范、规模化应用等,形成10-15个大型流化床锅炉、粉煤气化、蓄热式燃烧、换热器等以燃烧和换热技术为特色的制造;15-20个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高压变频控制、无功补偿等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产业化;5-10个低品位余热发电、中低浓度煤层气利用等余热余能利用装备制造。到2015年,节能技术与装备市场占有率由不足5%提高到30%左右,产值达到5000亿元。
(二)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
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半导体照明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培育10-15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关键生产装备、重要原材料实现国产化,应用产品达到世界_水平,建立具有世界_水平的检测平台,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集聚区。逐步推广半导体照明产品。到2015年,通用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20%左右,液晶背光源达到70%以上,景观装饰产品达到80%以上,半导体照明产业产值达到4500亿元,年节电600亿千瓦时,形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半导体照明产业。
(三)“城市矿产”示范工程。
建设50个“城市矿产”示范,支持回收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污染治理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废弃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家电、汽车、手机、铅酸电池、塑料、橡胶等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到2015年,形成资源再生利用能力2500万吨,其中再生铜200万吨、再生铝250万吨、废钢1000多万吨、黄金10吨,实现产值4300亿元。
(四)再制造产业化工程。
支持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完善可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重点支持建立5-10个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和一批重大示范项目。到2015年,实现再制造发动机80万台,变速箱、起动机、发电机等800万件,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用机械等20万台套,再制造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五)产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
以共伴生矿产资源回收利用、尾矿稀有金属分选和回收、大宗固体废物大掺量高附加值利用为重点,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建设,鼓励产业集聚,形成以示范和企业为依托的发展格局。以铁矿、铜矿、金矿、钒矿、铅锌矿、钨矿为重点,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推进建筑废物和道路沥青再生利用。到2015年,新增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约4亿吨,产值达1500亿元。
(六)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
推动重金属污染防治、污泥处理处置、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等核心技术产业化;重点示范膜生物反应器(MBR)、垃圾焚烧及烟气处理、烟气脱硫脱硝等_技术装备及能源、农业等行业清洁生产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城镇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设备、300兆瓦及以上燃煤电厂烟气脱硝技术装备、600兆瓦及以上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及布袋或电袋复合除尘设备和垃圾焚烧炉等重大装备。拥有高性能膜、脱硝催化剂纳米级二氧化钛载体、滤料等污染控制材料生产的相关知识产权。到2015年,环保装备产值超过5000亿元,环保材料产值超过1000亿元,环保关键材料基本实现产业化,形成5-10个环保产业集聚区、10-15个环保技术及装备产业化。
(七)海水淡化产业建设工程。
培育由工程设计和装备制造企业、研究单位、大学、相关原材料生产企业等共同参与,集研发、孵化、生产、集成、检验检测和工程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海水淡化产业。到2015年,建成2-3个海水淡化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相关材料研发和制造能力达到世界_水平,海水淡化产能达到220万-260万吨/日,海水淡化及相关产业产值500亿元。
(八)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工程。
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到2015年,力争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到200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节能服务公司约20家,节能服务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累计实现节能能力6000万吨标准煤。建立完善的环保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具有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一条龙服务能力的总承包公司,大力推进环保设施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扶持环境咨询服务企业。到2015年,环保服务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其中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超过50家,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及电力行业烟气脱硫脱硝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占全行业的比例大幅提高。